各位有去了解过进口葡萄酒的误区吗?

编辑:亚洁  发布时间:2019/8/28 11:13:23  浏览次数:243  信息分类:白酒招商  

  随着葡萄酒是火热流行,很多的人们都喜欢上了品尝葡萄酒,但是他们其中一样很多都是对葡萄酒不了解的,那么,各位有去了解过进口葡萄酒的误区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详细的了解一番吧。

  各位有去了解过进口葡萄酒的误区吗?

  经济的腾飞带动的不只是gdp的增长,重要的是老百姓认知的提高。进口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洋气名词,进口葡萄酒亦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对于遥远的进口葡萄酒,还有很多普遍存在的误区。比如买进口酒就要买法国酒,比如非名庄不买,非拉菲不喝。事实上葡萄酒和白酒不同,不是又贵又有名气的才一定好。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认识进口葡萄酒,擦亮眼睛等待美味吧。

  误区一贵的酒就是好的酒

  以为买葡萄酒和买白酒一样,多花钞票就一定能买到喜欢的美酒?这可不一定。其实葡萄酒的好坏和价钱并没有的关系。有的酒很贵,只是因为葡萄种植酿造困难,譬如葡萄贵族黑皮诺,不光种植困难,而且因为皮薄,在酿造过程中容易坏。因此酒的本被拉高。有的酒,葡萄在都容易生长并且口味不变,比如赤霞珠也可以酿造出许多优质的性价比。就像身价贵的明星不一定漂亮一样,每一个人对美的理解都不一样。甚至有在盲评大赛中拔得头筹的葡萄酒不过10到20欧元的事件存在。所以完全以价钱论葡萄酒的好坏是很偏激的。毕竟影响成品酒价格的因素很多,很多原因跟酒的品质并没有直接关系。

各位有去了解过进口葡萄酒的误区吗?

  误区二名庄、名品酒就是好喝的酒

  很多人迷信名气,动不动将法国五大名庄挂在嘴边,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五大庄只是法国下属波尔多地区下属梅多克地区好的五个庄园,完全不能代表法国整个葡萄酒行业。其次品牌只是保证了酒基本的品质,品是个很主观的过程,有的人喜欢偏甜,有的人喜好单宁重。是否真的符合自己口味,要先问问你自己的舌头,还与当天的餐点、品酒的氛围、酒的温度、当时的心情有关。给你一瓶价值上万的珍藏酒,如果没有恰当的方式去开启佳酿,或者并非你所喜爱的口味,酒的魅力就大打折扣。如果一瓶百来块但是自己认真挑选过的酒,并且辅以恰当的饮酒方式,只要佐餐恰当,再普通的酒也可以焕发无穷的乐趣。

  误区三酒就是储藏越久越好

  并不是所有酒都适合陈年。一般来说酒的糖分高、单宁重的比较适合陈年。普通餐酒通常会有一个适饮年份,在这个年份之前饮用葡萄酒风味佳。而另外两个重要年份:一是制造该酒的葡萄收获的年份,二是该酒制作装瓶的年份。正规的红酒制作者标在酒标上的那个大字年份指的是葡萄年份。酒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葡萄的质量。也有人认为酒精度越高越适合陈年,其实也是误区,酒精度越高,挥发性会越强,陈年潜力反而下降,一般来说12~13.5度比较合适。

  误区四法国葡萄酒世界好

  诚然,法国出产许多世界上红酒,但法国红酒一定比其他国家的红酒更好么?那也要看你用哪一瓶法国红酒,与其他某个国家的哪一瓶相应的红酒作比较。“旧世界”如西班牙、意大利,“新世界”如美国、澳大利亚、智利和新西兰,都出产许多好酒,其中不少在质量上完全可以媲美处于法国红酒分级制度中上层的“列级酒庄”。一看到法国红酒就认为一定比其他国家产的好,实在是大错特错。甚至于在国内市面上若是想买性价比高的葡萄酒,不买法国酒。因为名气大导致的鱼龙混杂让消费者很难拥有火眼金睛,所以一般选择进口葡萄酒,可以从新西兰、智利、加州的新世界红酒开始,每瓶大概在100元多一点为宜。

  葡萄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酒类,它有着很多的知识点内容,并且其中的一部分是比较难懂,也难以理解的,以上小编所介绍的内容可以多加去了解一番,对大家是很有帮助的。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大家知道什么才是葡萄酒的好伴侣吗?

下一篇:在新时代里的葡萄酒文化是怎样的呢?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