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适合祭扫,怀古幽思、感情伤怀;适合寒食,冷锅冷灶,没有炊烟;适合踏青看花,抒发胸意;也适合放风筝,逆风奔跑、仰头欢笑…… 而这些,一定要有酒相伴!
清明节离不开酒。正所谓:“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北宋诗人王禹偁的这首《清明》,简明地道出了清明与酒、与花千丝万缕的情愫。
清明与酒的缘分正是来自于祭扫。清明扫墓除整修坟墓、杂草外,较重要的是清明酒。全家举行祭祀仪式,仪毕后饮酒聚食,称之为吃清明酒。餐毕,再去扫墓,在坟前供上吃清明酒时特意留下的食物与酒,点烛烧纸进行祭奠。 此时,酒,就是人们表达对死者之敬意和哀思的较好载体。
推荐阅读:
1.清明时节谈酒的起源
2.清明节祭祖一般用什么酒
3.清明节必读的十首较美古诗词
清末学者徐心余的《蜀游闻见录》记载到:
“清明节近,俗有所谓上野坟者,大家闺秀也不免此。风和日暖,结队偕来,婢仆携酒食随其后,择坟之幽僻处,席地酌之”。
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集》中写到:
“吴中,于清明前,子女长幼持牲礼,楮钱,祭扫坟墓。虽至贫乏,亦备壶醪”。
这些记载都说明:清明节期间,无论家境贫富,扫墓都要备好酒醪,或祭奠或自酌,酒都是必须的。
如今,清明与酒仍密不可分。一杯老白酒,是我们对先祖的祭奠,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叹息;更是回归自己的内心,对自我的追寻与洗涤。
那一刻,面对长满青草的坟头,面对寂静的墓地,手握一盏透明而浓烈的白酒,在飘着粮食芳香的酒液中,在虔诚的追忆与血脉的温暖里,我们的心头会陡然生出如白酒一样澄澈而绵长的思绪。
清明的酒,还与花有关。清明时节正值春光明媚,节日习俗自然丰富有趣。古人除了有禁火、扫墓之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插柳等一系列户外风俗活动。此时,草长莺飞,山水如画,百花争妍,这郊游的好时候,又怎能少了酒来助兴呢?
宋代诗人程颢说: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宋代学者周密的作品《乾淳岁时记》亦载:
那时南北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犹多……妇人淡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垒”。
还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词作《朝中措 ? 欲晴又雨雨还晴》中写到:
欲晴又雨雨还晴。时节又清明。红杏墙头燕语,碧桃枝上莺声。轻衫短帽,扁舟小棹,几度旗亭。斗草踏青天气,买花载酒心情。
这些诗作都证实了:清明节,在人传统的祭祖、踏青风俗活动中,还是一定要有美酒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