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少酒才算酒驾

编辑:小刚  发布时间:2017/11/6 10:59:38  浏览次数:2331  信息分类:白酒招商  

  “哎呦,才喝这么两杯肯定没有关系的啦,再来再来。”桌子上面经常会有这种事情,到底喝多少酒才算酒驾?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讲讲国家规定,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每100ml大于20mg,就算酒驾了,如果每100ml大于80mg就算是醉酒驾驶了。那么喝多少酒会被测出来?其实有一个公式。(推荐阅读:吃南果梨算酒驾吗,南果梨什么时候较好吃

  人家算出来的就是,喝多少酒你身体里有多少酒精,这个公式就是酒精摄入量多少多少克,它是等于饮酒量多少多少毫升,乘以酒精浓度再乘以酒精密度。(推荐阅读:2017年酒驾有什么后果,处理酒驾需要多久

  然后血液里面的酒精浓度是等于酒精摄入量除以体液的体积。我开始说人话,前面不用记,刚才听不懂没关系,我们打个比方就行了。(推荐阅读;吃荔枝会查出酒驾?这是真的!

  比如说我们市面上500ml的啤酒,这种3度的3%酒精度的一瓶,它的酒精含量是12g,12000mg。

  人体的体液大概是占体重的60%,比如说70公斤的一个正常成年男子体液就是42kg。然后这个体液的密度和水是比较接近的,我们毛算算的话,一个成年男子就有42000ml的体液。

  喝一瓶啤酒,如果酒精完全被人体吸收,那12000mg除以42000ml,等于28.6mg/100ml。简单地说,一瓶500ml的3度的啤酒,直接就会超过酒驾标准。

  那么以此类推,喝三瓶就会超过醉驾标准了,那如果是50度的这种白酒,按照刚才的那个算法,基本上是半两,就是很小的那个小盅,两盅半就是超过醉驾标准。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喝一杯没事的,你喝一瓶啤酒,直接就是酒驾了。

  那么按照实际情况来说的话,刚才那种算法简直就是把啤酒像打针一样打到我们人里面去。人是有新陈代谢的,直接一口气把整罐喝完了也是比较少的。

  再加上酒精被身体吸收也是个过程,一般是酒后一个半小时,酒精才会被人体完全地吸收到血液里面去,酒精浓度才能达到较高。

  但是在这个一个半小时里面,人体也会上厕所、出汗,也会排出去一部分。所以实际达到酒驾或者醉驾所需要的酒,有可能比前面的公式稍微要高一点多一点。

  但别想成一瓶啤酒能变成三瓶,1.15瓶,顶多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现在测酒驾较主流的办法就是,停下来你吹一下,基本上是这样的。这个东西到底准不准?先跟大家讲讲这个原理是怎么样的。

  呼出体外的酒精浓度,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它是有一个比值的,大概是1:2100,那么根据这个比值倒过来换算,看看你的酒精含量是多少,那这个是就能测得出来的。

  但是有可能会有意外,比如说你吹的时候嘴巴里含了一口白酒,没有咽下去,其实血液里面是没有酒精的,你这个时候吹一下,酒精本身会蒸发的,立刻爆表了,直接被抓走了。

  包括其它什么藿香正气水、醉虾、腐乳,还有什么好丽友派都会达到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先要停车被带走了,然后干嘛?去验血,直接血液抽出来,验一下看看能不能达标。

  所以说你如果是什么藿香正气水,等等其它的东西,明明没喝酒被拦住,心不要虚,跟着人家抽一趟血就可以了,但有可能会耽误自己的行程,这倒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那么到底喝酒之后多久能开车?有些老师傅说晚上喝大了第二天都不能开车,有没有这种事情呢?

  喝完酒之后,被人体吸收的酒精90%都需要由肝脏来代谢出体外,基本上速度是15ml/h,大多数的啤酒一罐刚好也是15ml,就是一罐一个小时,喝八罐就是八个小时。

  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因人而异,大致上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我们国内酒驾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晚饭之后想开车基本上是没有戏的。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鸡爪梨解酒是真的吗,鸡爪梨如何解酒

下一篇:喝酒耳鸣是怎么回事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