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七次取酒的奥秘:究竟哪次取得酒好喝?

编辑:芳芳  发布时间:2022/2/21 9:27:29  浏览次数:821  信息分类:白酒代理  

  这几年,酱酒凭借其香味细腻、入口醇厚、回味悠长的特点广受酒友们的欢迎,酱酒口感的优质,与其精细的制作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要说酱酒工艺,想必大家都听说过“12987工艺”,即酱酒制造过程中要经历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七次取酒,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的复杂工艺。

  但是具体每一过程你都了解吗?酱酒酿造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七个轮次的取酒,每一次取酒特点不同,口感也有所差异,你知道哪一次取得酒好喝吗?

  酱酒的七次取酒是哪七次?

  正宗酱香酒,酿造工艺需历时一年方能制成酒,在酿酒过程中,不同的时间需做不同的事,而这其中,酱酒的七次取酒也各有讲究,各不相同。

  第1次取酒是在腊月天,这时的酒往往苦涩且难以下咽,酱香味较为突出,略微会有一点生粮食的味道,有些类似于青香蕉;

  第2次取酒是在初春时节,此时万物复苏,酒也开始有了清香的味道,味道多了一味甜,但还是会有一定的苦涩味,味道类似于青草;

  第3次取酒时已经春暖花开,酒的味道较为醇和,味尾干净无异味,类似于熟透的梨子;

  第4次于初夏取酒,酒开始真正有了一些酱味,并且有了一定的后味,口感可以参照巧克力的味道;

  第5次取酒是在盛夏,此时酱味不再单一,而是开始丰富起来,且后味有一定的焦香味,类似于苦咖啡;

  第6次取酒时初秋将至,这时的酒除了有浓郁的酱香味外,还有散发出明显的焦香味,类似于饭烧糊的味道,后味长且焦香;

  第7次取酒的时候,酒经过长达一年的发酵,已经会有明显的焦糊味,所以这次取酒之后,剩下的酒就全部当作酒糟处理,不再取酒。

  七个轮次的酱酒都有哪些特点?

  第1个轮次的酱酒特点: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略有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味微苦;酒精度≥57.0%(voI)。

  第2个轮次的酱酒特点: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味甜,后味干净,略有酸涩味;酒精度≥54.5%(vol)。

  第3个轮次的酱酒特点: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尾净;酒精度≥53.5%(voI)。

  第4个轮次的酱酒特点: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后味长;酒精度≥52.5%(vol)。

  第5个轮次的酱酒特点: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略有焦香味;酒精度≥52.5%(vol)。

  第6个轮次的酱酒特点: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明显、后味长、略有焦糊味;精度≥52.0%(vol)。

  第7个轮次的酱酒特点:无色(微黄)透明、无悬浮物;香味明显、后味长、有焦糊味;酒精度≥52.0%(voI)。

  哪个轮次所取的酒好喝?

  在酱酒行业,很多品酒人士都表示,七次取酒中,第三四五次取出的酒好喝,所以这三个轮次取出的酒也被称为“大回酒”。

  第6次所取得的酒次之,所以又被称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色泽微黄,香味欠佳,则被称之为“追槽酒”。

  总结:七次取酒中,三四五次出的酒口感纯正,收藏价值也高,一、二次去除的酒过生,酸涩辛辣感重,需要放置几年才适宜拿出来饮用,而六七次酒苦味较重,口感较差,档次较低。

  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处,出厂的酒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调。一杯上等的酱香酒必须具备酸甜苦涩香多味融为一体才能到达回味无穷的境界。

  很多酒友们都说品酱酒品味的是自己逝去的青春,因为酱酒酿造的时间周期长并且工艺复杂,甚至饮酱酒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熟透的粮食的喃喃细语。(来源:酒经)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4499元新版“珍品茅台酒”上市,为何珍品茅台被称为“茅台第1款高端酒”?

下一篇:深耕“年文化”,古井贡酒如何“出圈”?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