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赢得山东首届省长质量奖

编辑:韩静  发布时间:2010/1/22 14:53:51  浏览次数:973  信息分类:啤酒百科  
    2009年12月29日,济南,前列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颁奖典礼在山东大厦隆重举行。姜大明省长到会,并亲自为获奖单位颁奖。青岛啤酒等十家单位因质量业绩突出,为山东省质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表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明波从姜省长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奖杯。
    质量是建立信任、促进交易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是很基础、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毒奶粉”等食品质量事件的发生,人们发现产品质量这个较基本的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反而成为屡受质疑的问题,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眼球,也让坚持“质量兴省”战略的山东省格外关注。为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引导和激励全省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促进产业振兴,进一步增强全省经济文化综合竞争力,2009年6月,山东省出台了《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经过自愿申报、相关市和部门推荐、严格的评审,青岛啤酒等10家单位获得首届省长质量管理奖。有关人士分析:在拥有青岛啤酒、海尔、海信等众多品牌的山东省,“省长质量管理奖”具有相当的含金量。
    视质量为责任,实施质量管理
    作为一个百年品牌,青岛啤酒一直以高品质著称于世。青岛啤酒是如何保障长期品质如一呢?刚刚领到省长质量奖的青啤公司总裁孙明波表示:“青岛啤酒作为起源山东、享誉世界的品牌,一百多年来始终把质量作为企业较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之一,几代青啤人一直传承着着好人酿好酒’的品质文化。同时,在新的发展时期,青岛啤酒树立大质量的管理理念,将产品质量、品牌质量、服务质量等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和性。在企业内部,青岛啤酒实施全员质量管理,从原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整条供应链上实施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纳入到打造影响力化品牌的进程中去,以的质量管理为根基,为民族品牌的化发展继续努力。
    在青岛啤酒的实际行动中,我们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到孙总裁所说的这种体系。据青岛啤酒2009年发布的啤酒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介绍:每一瓶青岛啤酒的生产都经过了1800多个质量控制点的严格检测;在青岛啤酒整个酿造过程中,接触啤酒的生产环节全部采用封闭生产,实现了全程纯净化酿造;麦芽、啤酒花、以及酵母筛选、啤酒酿造、装瓶过程中与啤酒接触的所有材料,都要经过品评师品评;从原料到生产、到物流的全过程,都处于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保障之下。
    正因为如此,青岛啤酒食品指标符合美国FDA、欧盟食品指令、日本工业标准、食品法典等法律法规要求,产品得以风行世界62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一些企业“信用缺失”、食品问题倍受质疑的大背景下,青啤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追求高品质,在市场为品牌赢得了赞誉。这在整个啤酒行业和品牌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典范意义。
    责任让做酒的功夫延伸到酒外
    陆放翁曾言:“功夫在诗外”。作为一种食品,青岛啤酒质量的好坏是由瓶子里的酒来体现的,而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让青岛啤酒花费在这瓶酒上的功夫,已经远在这瓶酒的价值之外。
    为了做好这瓶酒,青啤花了大量精力来做产品研发。常年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的啤酒科研机构保持合作关系,前列时间获取世界先进技术标准信息,保持品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青岛啤酒的《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啤酒低耗酿造技术》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啤酒行业仅有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为了做好这瓶酒,青啤从战略上对品质管理进行支持。专心于做“酿酒专家”,不进行多元化。即便是在遭遇金融风暴的情况下,也对产品品质坚持高标准,以“三个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了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79.3%的骄人业绩。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