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饮红酒保健七个小妙招

编辑:小杰  发布时间:2012/7/26 17:20:48  浏览次数:840  信息分类:红酒招商  

    男人饮红酒保健七个绝招,提示1:尽量按理论速度饮酒,或者放慢自己的饮酒速度理论速度,即不超过肝脏处理 能力的饮酒速度。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毫升,酒中所含的纯酒精(乙醇)的量,可以通过酒瓶标签上标示的度数计算出来。举个例子,酒精度数为16%的250毫升酒,用250毫升×0.16=40毫升,那么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如果一个人花4个小时喝完,那么平均每小时摄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刚刚符合肝脏的处理速度。按照这一速度喝酒,能较大程度地降低酒精对肝脏的负担。
    提示2:多喝白开水或者是清水,为体内补充水分,恢复体内水分平衡酒精有改变肌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体内水分的2/3都在细胞内,但是酒精增加后,细胞内的水分会移动到血管中,所以虽然整个身体的水分不变,但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了,也会觉得干渴。酒后想喝水就是这个道理。不论是哪种原因,摄入水分都是没错的。“醒酒水”自古以来就是缓解酒后不适的方法之一。在满满的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盐并一口喝下去,会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提示3:饮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也有效过量饮酒的第二天早上醒来,嗓子常常感觉很干渴,此时体内残留有酒精和有害物质乙醛,应想办法尽早将其排出体外。含无机盐和糖分的饮料,除了有水分补给作用之外,还有体内酒精的作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效果就很好,特别是运动型饮料,其成分构成接近人的体液,易被人体吸收,不仅对宿醉有效,饮酒时如果一起喝,也可防止醉得太厉害。此外,用含有茶多酚和维生素C的茶,或者用柠檬和蜂蜜做成的蜜汁柠檬水,对于宿醉也很有效。需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饮料,如果太冰凉,有效成分都不易被吸收,所以应喝常温或温热的。
    提示4:喝蜂蜜,能帮助分解酒精 蜂蜜富含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古时即被用作防止醉酒和宿醉的有效食品。尤其是蜂蜜中的葡萄糖有利于直接被人吸收,可以分解酒精。
    提示5:多食贝类,强化肝脏的作用以蚬贝为例,它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与鸡蛋相提并论,而且,由于含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不会对肝脏造成负担,能够促使肝脏恢复功能。贝类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牛磺酸和糖原;维生素B12和糖原对于促进肝脏的功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与胆汁酸结合后,可以活化肝脏的作用。
    提示6:喝芦荟汁,降低血液乙醛浓度芦荟带刺的绿色部分和其内部的胶质中含有多糖体、糖蛋白等物质,能降低酒精分解后产生的有害物质乙醛在血液中的浓度。因此,在饮酒之前,如果喝些芦荟汁,对预防酒后和恶心、脸红等症状很有效。此外,芦荟中的苦味成分芦荟素有健胃作用,可宿醉引起的反胃和恶心等。
    提示7: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减轻肝脏负担蛋白质和脂肪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较适合作为下酒菜为避免摄入过多高蛋白质食物导致发胖,较好选择鱼贝、瘦肉、鸡肉、豆制品、蛋、奶酪等。含有优质蛋白质的牛奶和奶酪等乳制品、鸡蛋、豆腐、扇贝,以及用这些食物制成的汤,对肝脏功能有益,且不会对胃造成负担。有人喝酒后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如油分多的拉面,这些食物会给胃肠带来负担,延长醉酒的不适感。因此,应选择水果、加蜂蜜的牛奶、酸奶、鸡蛋等易消化且能提高肝脏功能的食品。 解酒饮品DIY 1.蜜汁柠檬水:取适量的柠檬榨汁和蜂蜜放入杯中,注入温水搅拌混合,也可以用醋代替柠檬。或者是单独喝纯的蜂蜜水。2.柿叶茶:将洗过的柿叶嫩叶用强火煮2分钟;切碎挤干;阴干后放入罐中保存;取少量,用热水冲泡饮用。3.芦荟汁:准备洗净的芦荟,用擦菜板擦碎取汁;还可以在酸奶、冰淇淋、果冻等甜品中加入芦荟,去掉叶上的皮,将里面胶冻状的部分切碎食用。如果对它的苦味敏感,则可事先用糖水浸泡一下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装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风情

下一篇:法国红酒8大关键词“列级名庄”:Cru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