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啤酒的历史的简介
编辑:玲玲 发布时间:2012/7/3 16:00:07 浏览次数:1161 信息分类:
啤酒信息
早期
民国八年(西元1919),由日本芳酿会社社长安部幸之助在日本横滨召开发起人会议,同年四月,即获得当时台湾总督府同意,在台北上埤头设立啤酒厂,根据文献记载,当时规划全厂坪数为一万四千坪,主要设备来自于夏威夷,生产能力计划是每年十万箱,相当于三百万两千四百公升,前列批高砂麦酒在1920年上市,这即是台湾啤酒的前身。
1902年日本在台湾成立“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先将鸦片限定为专卖事业,后来专卖范围扩大从食盐、樟脑、菸草,到1922年将酒类纳入专卖范围,但啤酒仍不在专卖范围。一直到1933年,啤酒才纳入专卖范围,不过制造仍归民间经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包括火柴,石油等都成为专卖范围。
专卖业务范围大,成为重要收入之一,日据时期成立专卖局,直接隶属于台湾总督府,总局设在台北,也就是台湾菸酒公司总部所在地。当时专卖局就类似财政部长地位,台湾总督不在时,就由专卖局长兼管所有业务。
光复之后,为求经济安定与战后重建需要经费,虽继续施行专卖制度,但范围缩小,专卖项目只剩下菸,酒,樟脑,火柴及度量衡。而原来的“台湾总督府专卖局”也改为“台湾省专卖局”。1946年因【二二八事件】爆发,“专卖局”成为众矢之的,到1947年5月更名为“台湾省菸酒公卖局”,并逐步缩小专卖项目,同年专卖项目仅剩下菸、酒两项。 光复初期,公卖局出产的台湾啤酒仍由建国啤酒厂生产,当时“高砂麦酒株式会社”直接改为“台湾省专卖局台北啤酒公司”,到1948年,(民国36年)才更名为台湾省专卖局酒业有限公司台北第二酒厂。1975年改为“建国啤酒厂”,后又改为台北工场。
菸酒公卖局局志记载,1946年(民国35年),台湾啤酒一年产量0.6公升瓶装,一年有13万打,随着政局逐渐稳定,经济发展也年年增长,国内啤酒需求量大幅增加,当时的建国啤酒厂在1961年到1991年曾经有过四次扩建,从(民国50年)进行前列期扩建,到1983年完成第四期扩建,年产量从180万打提升到较高峰1206万打。
其中在1964年,由于市场需求殷切,扩厂不及,当时纽西兰多明尼恩公司(Dominiion Breweries Ltd.)发展出连续发酵方法,具有产量大,投资少,施工期间短等优点,当时为求短期提高产量,因此购买专利权,并派员学习,用于建国啤酒厂第二期扩厂中,后来建国啤酒厂拥有批式及连续式两种不同发酵方法,出厂前,将两种方法半成品调和后,再行包装上市。这种应急之道,一直到乌日啤酒厂完工后,1974年才停止使用。
1980年台湾啤酒进入现代化制程
由于啤酒产量一直不敷需求,从1966年(民国55年)开始筹备乌日啤酒厂(中兴啤酒厂),一直到1996年(民国85年)竹南啤酒厂(复兴啤酒厂)完工,先后有乌日啤酒厂,善化啤酒厂及竹南啤酒厂加入生产行列,年产量也大幅提升。
而啤酒厂现代化制程的确立,则要从善化啤酒厂说起了。1980年善化啤酒厂第二期工程,扬弃传统发酵方法,引进户外发酵及立体制麦技术,将传统需要大面积改向上发展,致使产能提高两倍。但这种新方法,当时尚未成熟,特别是在发酵槽多种设计有不同结果,较后采用德国圆锥形大槽,发酵与储酒能在同一槽内进行,操作自动化,效率高,产能也因此大大提高。
竹南啤酒厂可以说是较新的啤酒厂,不仅全程采用户外发酵法,从制麦,糖化,发酵,贮酒到较后的包装,都以较现代化设备,堪称是较现代化的啤酒厂。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