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很抽象虚无缥缈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葡萄酒不一样,想要描述一款葡萄酒带给你的感觉,你可以直接从酒的几个方面去入手,的人,往往让没喝过这款葡萄酒的人听了描述后仿佛喝过一般,但是葡萄酒的品鉴却也是非常需要功底的,因为每个人的味蕾感知其实都有差异。
红酒的味觉有5种:酸、甜、苦、咸、鲜。而并非大家传统认识里的:酸、甜、苦、辣。“辣”和有收敛感的“涩”都属于触感,而非味觉。人的味觉在舌头上都有对应的感知部位。
舌尖可以感知甜味,舌根则是感知苦味的部位。在没有经过系统品酒培训的情况下,是很难在品鉴葡萄酒的时候去分析、分解这些全部混在一起又同时出现的味道。
不过酸的感觉是很容易感知的,比如小时候我们就学过的课文“望梅止渴”。把梅子摘下,并咬了一口,瞬间感觉舌头两侧都发酸,充盈着口水… 这表示感应酸的部位在舌头的两侧,以后当你评价一款葡萄酒的酸度的时候,就知道找这个感觉就对了。
有些人好像对酸很敏感,比如:当我们喝到一款干型雷司令(Riesling)时会觉得酸得倒牙,但貌似意大利人和德国人在喝干型雷司令的时候,却不会有这么大的反映。很多葡萄酒人士对此的解释是,这跟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有关系。德国人对酸菜的喜爱溢于言表,而意大利人则是在菜肴中大量使用“番茄”,两种食物都很酸。所以形成了他们的“国家味蕾”。
在品鉴葡萄酒的时候,我们会用一些特定词汇来表达感官感受。比如说:清爽(Fresh) 。当一款酒酸度很高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它很清新。
在形容过五味之后,我们会评价酒体:酒体是种质感,也就是压在舌头上的重量。比如经过橡木桶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喝起来有种丝绸感、油脂感和粘稠感,这就是酒体比较重的。但很多人会以为酒精度比较高的葡萄酒酒体一定比较重,但虽然酒精和酒体有关系,却并不是必然的。
“酒体”是葡萄酒术语,也可以用饱满、丰满来形容酒体比较重。
感受完酒体有多重之后,我们需要形容的就是“余味”。也就是味道再口里停留的时间,算算酒在口中的余味有几秒,如果停留的时间越长代表余味越长,也说明了酒越好。但是,当一支葡萄酒酒体本身就不平衡,那么它就不值得我们去评价它的余味。简单来说,就是你喝完葡萄酒,咂么一下嘴,恩,感受下这款酒在口腔中停留了多久。
另外,爱好者在形容葡萄酒中的香气时,无需刻板地按通常的香气名称中的词汇,你可以加入一些稍个性的形容词。比如:新鲜的水果气息,像极了不进暖棚的鲜草莓,是不是感觉生动起来了?马上勾起你儿时对香甜草莓的印象了?这样的感觉就是成功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香气形容词不能太“个性”,多少还是需要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