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酒文化
编辑:小巧 发布时间:2015/2/13 9:22:42 浏览次数:1182 信息分类:
白酒信息
春节了,说说酒文化,应个景儿。重庆的酒文化别具特色,从战时陪都说起就已名声久远。
那时市场上供应的散装白酒,质优量大价廉,大概因为喝这种酒的人绝大多数是“干人”(重庆方言,即穷人)的缘故吧,市井称呼就叫“干酒”、“干老二”。尤其是在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等沿江两岸,冷酒馆店是星罗棋布,生意十分兴隆。所谓“冷酒馆店”,顾名思义就是不烧火的小馆、小店甚至小摊,只有酒坛或酒缸一个,简易木桌一两张,三尺长凳四五条,能容顾客七八人而已。酒是冷的,盛酒用碗不用杯,下酒菜也是冷的,常见的不过是沙炒豌豆、胡豆和水煮花生之类。顾客落座,喊声“单碗”,大约二两,酒量大的,就要“双碗”。店主打酒是用竹提,有“快打酱油慢打酒”的说法,这分量的多少就掌握在打酒者手提的快慢上。每当船靠码头,上船下船人声鼎沸,篙声水声混成一片。探听上游下游新闻的,投亲靠友问路转车的,交流土产商品行情的,加上船上客货运管事、水手纤夫和码头搬运工等等所谓“三教九流”的人,把坡上坎下、街头巷尾的冷酒馆店挤得满满的,重庆方言叫“打拥堂”。
特别要提到的是当年我国各地的文艺界人士来渝多在北碚居住。这些作家、画家、诗人、演员日常对“北碚豆花土沱酒”甚是喜爱。这土沱盛产糯高粱,红似珊瑚、亮如珍珠、颗颗饱满、皮薄肉厚,是上等的酿酒原料。酒厂依山傍水,土质温润,工艺考究,取九龙山泉,酒质自然上乘。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重庆举办雾季艺术节时,曾专门邀请来渝的部分老艺术家重温“北碚豆花土沱酒”,书法家李天马在1943年曾与于右任、沈尹默、张大千、郭沫若、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一起在大后方举办《癸未书画展览会》,他故地重游,老酒重饮,感慨万端,当即握笔把本市老诗人牛翁吟酒的两行诗“蜀中自古多名酒,渝北佳酿素盛名”写在宣纸上。返回上海后,他还专门寄来“刘伶逸韵”中堂一幅和酒名若干,信中写到“义务挥毫,不受润笔”,其真性情如风扑面。
重庆酒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底蕴丰厚。这不仅因为酿酒时优选原料、工艺独到,更因为其吸引了不同地方的人们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加入其中,使其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也许,重庆酒文化本身就似一壶老酒,其中的馥郁香醇需要人们慢慢品味。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