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红酒知识,让你知道怎么喝红酒

编辑:小刚  发布时间:2018/1/16 10:00:28  浏览次数:1266  信息分类:红酒招商  

  饮用红酒还有另外三个较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忽视它们都会使一杯好酒大打折扣。很多红酒爱好者,学习红酒很长时间了,对这些小节仍然不够重视,可能都是受白酒影响,想当然地忽视了这几个“大事”。初学红酒的朋友,经常不在意红酒的酒温,这是较不该犯的一个错误,有可能让你对一瓶美酒留下截然相反的判断。白酒对酒温没有要求,在海南喝茅台和在哈尔滨相比,没有太大差别。红酒理化性质很活跃,室温20度饮用和侍酒温度12度饮用,口感会有天壤之别,而且越是好酒,差别越大。

  一、侍酒温度

  白酒对于饮用温度没有要求,红酒对于饮用温度十分敏感,温度相差5度,红酒的性能改变不止一倍。红酒的适饮温度在摄氏13度-15度,干白更低一点。室温的红酒和13摄氏度的红酒的味道,可以说是判若两人,甚至能用女人卸妆前后来比较。因为职业的缘故,我们经常用数个杯子在不同温度下品一支酒,深有体会。刚入行时,看到老外用冰桶盛放开瓶后的红酒,认为很做作,其实不然,对于好酒,冰桶一点也不多余。

  有个恰当的俚语,红酒饮用要遵循“两个20分钟法则”,非常实用。开酒前20分钟,将红酒放进冰箱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是摄氏5度,20分钟后,酒温正好是12度上下,可以取出直接开瓶。

  长时间陈放冰箱的红酒,离开冰箱20分钟后,酒温恰好从冰箱冷藏室的摄氏5度,上升到12度左右的适饮温度。下面我们说说红酒另一件初学者容易忽略的第二个大事,醒酒。

  二、醒酒

  白酒很稳定,开瓶几个小时,区别不大。红酒的稳定性很不好,暴露到空气中后,酒中涩味物质单宁酸会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变得相对柔和。红酒饮用前,这个氧化过程通常是必须的,而且有的酒需要氧化的时间更长一点,达到40分钟。当您拿捏不准时,醒酒20分钟是较的。开瓶即饮和醒上20分钟,酒的风格也会有变化,100元以上的红酒,一定要醒一下。

  醒酒的过程,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扩大红酒的液面,使其与空气接触。所以我们平时的水罐、大水杯甚至扎啤杯都可以用来醒酒。

  三、好酒不过夜

  开瓶后过夜的红酒口感下降很快,好酒需要尽快喝掉,过夜相当于醒酒过度,不管您使用什么样的保鲜瓶塞,不可能完全保证红酒开瓶后的稳定,开瓶后的葡萄酒,存放的期限为一周。这和白酒又不一样,茅台开瓶后过夜,会损失一点香气,红酒则是开瓶后接触空气,会过度氧化,失去风味。

  四、佐餐食品

  这点没有前两条重要,如果您用红酒招待异性,较好用一点面包干或者奶酪来下酒。还是那条,红酒不同于白酒,白酒和食物很少发生反应,红酒化学状态较活跃,红酒和面包干中和后,会产生令人喜欢的甜味,如果再有一根蜡烛,味道与气氛将更加协调。

  老酒友,喝完一支喜爱的红酒,总是追购几支,每过三个月或半年再打开一瓶,红酒在到达顶峰之前的上升曲线很明显,好酒隔三个月或半年再喝,肯定有新的发现。红酒祖籍不在,虽然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古诗,里面的葡萄美酒很可能是葡萄和美酒两样东西。

  白酒的香气很复杂,茅台的香气物质据说有2000种以上,所以对饮酒的酒温不挑剔,摄氏10度和20度,对茅台的口感没有影响。红酒的香气物质简单多了,只有几十种,香气单纯的酒精饮料,更讲究低温饮用,这样有利于香味的集中释放,低温使酒香更纯粹。像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等洋酒,都讲究冰镇后再喝。北京二锅 头,味道单纯,据说冰后再喝同样别有风味。简单的用对白酒的理解,套用在红酒上面,是人易犯的错误,这会大大影响您对红酒的品尝和理解,严重误导您对一瓶好酒的欣赏。

  推荐阅读:为什么红酒喝起来那么酸那么涩波尔多副牌红酒详解|波尔多副牌红酒介绍红酒醒酒要领|红酒醒酒需要注意什么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原来新西兰也有这么出色的起泡酒

下一篇:这可能是关于 1982 年拉菲较全的八卦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