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酒vs膜拜酒

编辑:小何  发布时间:2019/9/10 15:27:45  浏览次数:422  信息分类:葡萄酒代理  

  车库酒(Garage wine,Vins de garage)和膜拜酒(Cult wine)无疑称得上是葡萄酒世界中的“奇葩”:它们少为人知,价格却高到无法想象的地步。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呢?

  历史来源

  车库酒和膜拜酒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不同之处在于,车库酒来自法国波尔多产区:当时一部分致力创新的酿酒师集合起来,酿造与传统的波尔多葡萄酒风格(高单宁、需要长时间陈年)相异、极具特色的葡萄酒。由于经费原因,他们往往选用地窖或者车库作为酿酒场地,因而得名“车库酒”。这群酿酒师也因此被称作garagistes。

  车库酒产量稀少,酒窖也非常“袖珍”

  而膜拜酒则诞生于美国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现在泛指北美、澳洲、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精品酒庄中产量极少的精品葡萄酒,它们受到粉丝的疯狂“膜拜”而被称为“膜拜酒”。

  价格高、产量低

  车库酒和膜拜酒的相同之处,首先就是它们的高价格。无论是车库酒还是膜拜酒,一瓶酒的价格都可以高达上千上万美元,即使是拉菲(Lafite)、木桐(Mouton)等酒庄的上好年份也难以企及。

  车库酒和膜拜酒的高价格来自于它们稀少的产量。车库酒庄和膜拜酒庄年产量极低,往往只有几百箱,与拉菲、木桐等动辄上万箱的产量无法相比,加上酒评家的好评和适当的营销,市场对车库酒和膜拜酒的需求非常惊人,因此它们的价格居高不下,成为葡萄酒发烧友的目标。

车库酒vs膜拜酒

  产地不同

  如前文所述,车库酒和膜拜酒的起源地有所不同,前者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多数车库酒集中在圣爱美隆地区,但是如今也逐渐蔓延到梅多克等子产区),后者虽然起源于美国纳帕谷,但也涵盖了北美、澳洲、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产地的部分精品小酒庄。

  车库酒代表:Ch?teau Valandraud, La Mondotte, La Gomerie, Quinault l’Enclos, Le D?me膜拜酒代表:Screaming Eagle(美国), Harlan Estate(美国), Penfolds Grange(澳洲), Sassicaia(意大利)葡萄酒风格

  致力于创新的车库酒在葡萄酒风格上刻意与传统的波尔多风格(高单宁、陈年能力强劲)区分开来,酿酒师们特意选用新橡木桶酿酒,葡萄酒酒精度数较高,酒体厚重,果味更加丰富,无需长时间陈年即可饮用。

  哈兰酒庄(Harlan Estate)是可以与啸鹰(Screaming Eagle)相提并论的膜拜酒庄与车库酒不同,膜拜酒,尤其是加州纳帕谷的膜拜酒,往往以波尔多混酿作为风格核心,追求重酒体、单宁强劲,拥有极强的陈年能力。

  膜拜酒多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主,而车库酒则常以美乐(Merlot)和品丽珠(Cabernet Franc)为主要的酿酒葡萄。

  车库酒虽然受到追捧,但同时也招来了许多批评:许多人认为车库酒缺乏很好的陈年能力,同时也不能反映风土和葡萄品种的特色,酿造车库酒的酒庄也缺乏历史传承。

  酒评家Steven Spurrier形容车库酒只是“一时的狂热”,部分酒评家甚至将其称作“国王的新衣现象”,认为车库酒的酿造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用来喝,而是作为一种收藏品用作投资罢了。

  由于缺乏陈年能力,车库酒近年来的热度已经有所消退,而陈年能力极强的膜拜酒则持续受到葡萄酒收藏家的疯狂追捧。目前,膜拜酒已经成为富豪和极具社会经济地位人士的专属玩物,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只能“膜拜”。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红白啤掺着喝,醉得快?

下一篇:当别人问你这瓶葡萄酒纯不纯时,该怎么回答?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