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苏里玛酒品尝鉴赏意见

编辑:小丫  发布时间:2015/10/10 9:15:32  浏览次数:3526  信息分类:特产酒招商代理  

    苏里玛酒源于纳西族摩梭人的千古佳酿。2004年5月26日――27日苏里玛酒和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组织邀请国家着名酿酒专家、学者于杭州西湖国宾馆召开了苏里玛系列酒品尝鉴定会。以下是专家对苏里玛酒品尝鉴赏意见。苏里玛酒原料有哪些,苏里玛酒配方苏里玛酒口感如何,苏里玛酒酿造工艺

    专家、学者的品尝鉴赏意见如下:

    一、苏里玛系列酒以高原湖泊泸沽湖畔的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生长的六种谷物(青棵、小麦、苦养、玉米、糯米、高原红米)和海拔3000米雪域与原香格里拉走廊中的纯净山泉为酿造原料,酒曲是采集当地多种天然植物根茎为原料,严格遵循苏里玛酒历史传统配方制成。开发的苏里玛酒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该产品完全符合当今时尚、天然、健康、环保的消费潮流和国家发展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

    二、该酒的生产工艺系挖掘并继承了摩梭人传统酒精饮料一一苏里玛酒的酿造工艺特点,合理选用当今较先进的酿造酒工业生产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将“女儿国”传承已千年的美酒技艺发扬光大。经查新检索证明,这种酿酒工艺在我国可谓独占鳌头。苏俚玛酒的开发也为丰富酒文化史谱写了新篇章。

    三、苏里玛酒开发以确保传统工艺技艺精华之处和苏里玛洒风格特征的基础上,辅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参数的微机监控、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和先进的检测方法、自动生产流水线的应用、生物技术等),是对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的改进、提升和创新,该酒的成功开发是我国酿酒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的又一范例,也为苏俚玛酒的继承和发展、走出丽江、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四、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苏涅玛酒设计了时尚、科学、美观大方的中西格调相结合的瓶盒包装,提升了苏里玛酒的商品价值和档次。

    五、品评了苏里玛 15 V%、 25 V%、 38V%不同酒度的系列酒,对酒的感观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

    l、15V%苏里玛酒色泽橙黄,清亮透明有光泽,醇香浓郁,醇和鲜爽,无异味,酒体协调,酒的香味既有黄酒国有的醇香,兼有微妙的植物芳香,风格独特。

    2、25V%苏里玛酒色泽金黄色,清亮透明,芳香优雅,人口绵甜,醇和味净,香味谐调,回味悠长,风格独特,加冰加纯净水饮用仍能保持原酒的香味特征,色泽依然清亮透明。

    3、38V%苏里玛酒色泽金黄色,清澈透明有光泽,口味甜绵、甘冽,具有本品固有风格,加冰加纯净水饮用仍能保持原酒的香味特征,色泽依然清亮透明。

    六、根据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检测报告和动物试验表明,苏里玛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机酸、核酸、多种维生素和有益微量元素,还从酒中检测出天然的双歧因子,该酒具有健身营养功能。

    七、神秘的“女儿国”千年传承佳酿,具有愉悦的色香味感观特征,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原生态、有机食品。已经得到名人、名校的执着关注,并积极地投入开发,使神秘之酿能让其与世人共享,这是对我国酿酒业的一大贡献。苏里玛酒在国内定将有广大悄费群体,在市场上也会有相当的市场前景。

    八、建议尽快地形成适当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做好系列产品的规格定型,进一步深入酒的功能性研究,积极作好市场引导、产品推荐和营销工作,使苏里玛酒能在近年内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品牌,在为公司取得更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丽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尽早实现小康和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关于“专家对苏里玛酒品尝鉴赏意见”的介绍就到这里,迷人的玉龙雪山、壮观的三江并流、天水相连的泸沽湖、悠扬的纳西古乐、古老的白沙壁画等自然文化景观给生活在喧嚣尘世中的现代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家庭自制梨酒方法(图文详解)

下一篇:自酿苹果酒的制作过程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