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不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中外,而且它的土特产品,豆腐乳、辣椒酱、三花酒闻名遐迩的,被称为桂林的“三宝”。每当游人来到桂林,在饱览它的奇山秀水之后,喝上几杯桂林三花酒,顿觉疲劳消失,精神振奋。
那么三花酒,到底有什么来头呢?
据文献记载,桂林酿酒业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远在宋代就已很发达,南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对当时桂林酒业盛况作了描述,他说:“诸处道旁,率洁白酒,在静江尤甚。”同一时代的诗人范成大任广南西路经略使时好饮“瑞露”,并在其着述《桂海虞衡志》中咏颂说:“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兰之胜,未必能颉顽也。”可见当时的瑞露已很有名。
瑞露即今天的桂林三花酒,其色清澈透明,味蜜香清雅,入口柔绵,回味爽冽,旧时畅销湖广,远销港澳。每当装载桂林三花酒的商船由水运远销时,沿河两岸来往的人们均可闻到扑鼻的酒香味,并不约而同地惊叫道:“好香的酒啊!”
及至清末出现酿酒作坊,至民国年间,作坊遍及桂林。1949年后,国家汇集民间酒坊各路酿酒师,于1952年建立桂林酿酒厂(后改名桂林饮料厂,1987年改为桂林酿酒总厂),沿用传统工艺,继续酿造“三花酒”。
1957年小曲酒评酒会上,桂林三花酒被评为;1963年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并获银质奖章;1979年第三次评酒会上,再次被评为国家优质酒,并被作为米香型白酒的代表;如今,桂林三花酒被誉为“桂林茅台”。
三花酒何以别具风味?
水是酒中之血,米是酒中之肉,酒曲是酒中之骨。“桂林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绚丽风光,漓江水清澈碧透,水质纯正甘甜,无杂质怪味,并含有微量矿物质,它给酿酒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血“。
加上漓江流域盛产的大米纯白粒大,含淀粉率高达72% 以上,煮成的饭香味扑鼻,这是酒中之”肉“。
桂林市郊特产酒药草,该草茎小,香味浓郁,有野生的,也有种植的,经晒干后加工与大米粉焙制而成酒曲,是酒中理想之”骨“。
有理想的”血、肉、骨“,再加上精工酿制,在象鼻山岩洞这种特定储存环境中厚积薄发,便生产出着名的桂林三花酒。
到底为什么叫三花酒呢?
这里有不同的说法。传说是采用桂林的千万株桂花酿制而成的,所以如此。
但有人说是酒质细腻,摇动起来有三层堆花。也有人说是白酒制作好了打到缸里,出现一层堆花,装到瓶子里,一摇酒瓶,出现一层酒的堆花,z后倒在酒杯里还会出现一层堆花,所以叫三花酒。
当然,三花酒除供饮用外,还可供药用、烹调菜肴等,因而销路广,销量也大,旧时以小本酿酒而发财者不少。因此,桂林民间流传顺口溜:”想要富,烧酒磨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