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熬夜带来的危害再给它吃下去

编辑:玲玲  发布时间:2012/6/25 15:25:09  浏览次数:473  信息分类:葡萄酒信息  
  在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中,加班熬夜虽然明知对健康不好,但还是不得已而为之。熬夜的人皮肤、眼睛、大脑……等部位都变得很脆弱、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吃——来均衡营养、补足亏欠!
  皮肤
  本来皮肤在晚上22点左右应该开始进入新陈代谢、休养生息的状态,所以熬夜会造成肌肤干涩、长出皱纹。
  宜吃食物:猕猴桃、猪脚
  营养解析:猕猴桃在水果中属于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佳品,猪脚则以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而著称,二者均有助于防止皮肤的水分流失、并能补充肌肤修复所需要的养分,使协受损肌肤恢复原有的弹性和光泽,淡化黑眼圈。
  眼睛 
  在熬夜的过程中,眼睛往往会长时间不停的盯着电脑、书本或电视屏幕,因此非常感到容易疲劳、视力减退! 
  宜吃食物:绿茶、枸杞 
  营养解析:绿茶不仅具有症的功效,更可以体内产生的多余自由基,从而减轻对眼睛的伤害;枸杞味甘、性平,能养肝明目,其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从而起到视物模糊、维持正常视力的作用。
  大脑 
  熬夜时大脑的需氧量和耗氧量均会增加,加上熬夜时会不停的思考、而周遭的环境又大多空气流通不畅,因此大脑感到加倍的疲劳。 
  宜吃食物:鸡蛋、燕麦 
  营养解析:大脑很挑剔,只喜欢美味又有营养的食物,偏爱含有较多卵磷脂、谷氨酸的食品,比如鸡蛋中的蛋黄就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而燕麦则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这些都有保护大脑细胞、帮助其迅速恢复活力的功效。 
  胸部 
  大多数人的坐姿并不正确,常常是一副含胸、弓腰、驼背的模样,而熬夜会加重这种趋势,使得胸部随之下垂、塌陷。 
  宜吃食物:木瓜、黑芝麻 
  营养解析:木瓜味酸、性温,有平肝舒筋、和胃的功效,能治筋骨酸软、食欲不振,如配合养颜的美味共同食用便是上品;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在黑芝麻里含量较高,能促进卵巢的健康发育。
  腹部 
  晚饭后不去睡觉而是继续做事,结果半夜饿了就会补充一些夜宵,这样下去势必会令脂肪囤积在腹部,甚至形成“游泳圈”! 
  宜吃食物:香菇、干红葡萄酒 
  营养解析:香菇属于菌类,能养心护脑,更具有明显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经常食用可以起到降脂的功效;而干红葡萄酒同样能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减轻消化器官的负荷!
  腰部 
  熬夜的人第二天清晨总会感到腰酸背痛,这种情况的外因为腰椎、腰部肌肉劳累,内因则为肾虚、气血不调所致。 
  宜吃食物:山药、杜仲 
  营养解析:山药味甘、性温,能滋肾气、补脾胃、养阴助湿;杜仲味甘微辛、性温,能补肝肾、壮筋骨……因此进食山药或杜仲所烹调的药膳非常适合由于因熬夜所导致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者的调养和保健。
  腿部 
  夜猫子的腿部较常出现两大状况,一为脚踝、小腿肿胀,按下去就出现一个个小坑;一为大腿因为缺乏运动大多无力却又显得比较粗壮。 
  宜吃食物:苹果、冬瓜 
  营养解析:苹果含钙量丰富,不仅能帮助机体代谢体内多余的盐份,还可以消耗剩余的热量,尤其有利于下半身的;冬瓜利水、,具有消肿祛湿的特殊能力,还能去除体内多余的脂肪,从而起到健康的效果。
  肌肉 
  经常熬夜、昼夜颠倒会令身体失去规律的有氧运动机会,肌肉因为状态松懈,在不知不觉中逐步细软、萎缩、消耗……
  宜吃食物:三文鱼、酸奶 
  营养解析:美味的三文鱼成分以蛋白质、脂肪酸为主,它能帮助肌肉修复、阻止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存储;酸奶因含有双歧杆菌,因此具有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的能力,并含有钙元素,有强壮筋骨、收缩肌肉、降低脂肪的好处。

 
看视频选产品 让选品更简单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证码: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上一篇:用葡萄酒让生活变的不一样

下一篇:可以帮助情绪舒缓、压力解放的快乐食物

版权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网-WWW.9998.TV Copy Right 2009-2024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火爆好酒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073709163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合作共赢!
本站是专业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鸡尾酒养生酒名酒酒类及其相关产业的网络招商平台及糖酒会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